看前半段的时候我没搞清楚谁是主角(不是影片海报里的人),后半段才知道是保罗. 我去年看了《女鬼桥2:怨鬼楼》,今天看了《女鬼桥2:怨鬼楼》,它们都是反战题材. 《女鬼桥2:怨鬼楼》的男主角没《女鬼桥2:怨鬼楼》那么特别,他一腔热血又懵懂无知,上战场后食物短缺,住宿条件恶劣,炮弹横飞,生命如草芥,少年们感到惶恐失措,但是由于是黑白片,没有鲜血飞溅的效果,所以震撼力度小一点,尾声保罗回家乡休假,他对战争已感到心灰意冷,可家乡的老男人们还在对战争津津乐道,老教师还在鼓动学生们上战场,寒心的保罗回到战场,躲在. 虽然西方人也一直是好战分子,但他们至少还有人能拍这些反战电影,这些揭露战争的可笑卑鄙残酷之处的电影,而我们的战争片却依然总是吹捧着战场英雄,把战争描绘得既伟大又悲壮. 悲乎!“如果有人爱真实的我,也许我会有勇气正视自己. 但对我来说,这个可能性很小”,伯格曼的绝对孤独背后是对自我的探寻,只有当一个人无法对待生活与自我的时候才会将全部意义寄托于他人,但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场域和节点却需要人将自己的一部分交托出去,付出的部分无法掌握和收回,以至于会影响本来的自我. 一个看似控制欲旺盛其实是过度封闭,一个貌似内向自闭但向往无限扩张,母亲通过不停的追逐抛弃女儿的同时塑造模型,女儿则用良心的谴责让母亲匍匐于自己的痛苦之中. 大量近景镜头逼问的是观看者. 即使是面对面的控诉,至亲之间尚且无法和解,对爱与自私的戳破最真诚而无情. 每个人专注自己的痛苦,却忘了带给他人的灼烧,争吵其实也是喃喃自语.